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诸葛志润两幅画在北京保利第18期精品中拍出300万

诸葛志润两幅画在北京保利第18期精品中拍出300万

出自:大中华书画网    发表时间:2012/6/5 9:55:14    点击率:3357

  

  诸葛志润,1937年生于江南水乡江苏金坛,是三国名相诸葛孔明54代裔孙。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,1980年即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曾任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首任美术家协会主席,原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艺术研究室主任、教授,新华社专职画家,北京中联国兴书画研究院院长。 

  



《朱砂竹》



《白猫黑猫图》

  在日前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北京保利第18期精品拍卖会上,有两幅佳作备受买家青睐——《朱砂竹》(8平尺)和《白猫黑猫图》(4平尺),分别以200万元和100万元拍出,它们均出自当代书画大家诸葛志润之手。

  砥砺奋进梅花香自苦寒来

  诸葛志润天资聪颖,幼小之时便在绘画方面表现出不凡的天赋,被老师赞为“神童”。同族的伯父诸葛春芳毕业于苏州美专,是江南一带有名的画家,非常赏识诸葛志润,是他的开蒙老师。从小学到高中,习画只是诸葛志润的业余爱好。19岁时,诸葛志润的作品参加全国美展,并入选莫斯科国际美术展。后来,他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。据他回忆,由于成绩比较好,中央工艺美术学院、中央美术学院、浙江美术学院、南京艺术学院四所学校都发来了录取通知书。当时身为烈士遗孤的诸葛志润孑然一身,生活没有依靠。校长劝他,上美院不一定能成画家,但上了工艺美院,即使将来成不了画家,也可以搞工艺美术设计,有一技术之长,生活有了保障。于是诸葛志润选择了上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美术专业。这一出于无奈的选择,却奠定了他成为国画大家的基础。因为,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和门类很多,并且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集中了国内顶级的教授,可以学习多方面的专业技巧和知识。大学期间,他系统地学习了雕塑、素描、中国画等中外各门美术专业基础课程,同时,他酷爱古今中外的文学、音乐等门类艺术,博采众长、兼收并蓄,与自己的专业融会贯通。

  年少时的志趣往往是一个人终生的事业。虽然期间历经波折,但只要矢志不渝,咬定青山不放松,到最后还是会柳暗花明,迎来满园春色。正如诸葛志润的经历,毕业后赶上文革,被下放到砖瓦厂工作,此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,远离正常的习画作画之路,白日里不得不干繁重的体力活,晚上一踏入工棚,便用满是血泡的手提起画笔作画。长久的蛰伏期里,诸葛志润不违初衷,忍受各种磨难,辛勤不辍,默默构建自己的艺术王国,待时机成熟时,一飞冲天,一鸣惊人。

  不循故辙广采博纳出新机

  厚积薄发的诸葛志润,上世纪80年代便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画家,至今仍受社会各界多方瞩目。他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、钓鱼台、天安门城楼和各大美术馆收藏,还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;他同时也走出国门,多次成功地在海外举办个人画展。

  诸葛志润的画既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精髓,远承王右丞、八大山人、近师齐白石、刘海粟,又结合了西洋油画的画风,尤其是在用色方面借鉴莫奈、梵高的赋彩风格。诸葛先生是个深谙学习之道的人,他说:“我没有门户之见,不管是哪家,有一点好的我就学,就用。”所谓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,艺术也是如此,只有多方学习、为我所用才能攀登高峰,自成一家。就像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同志对他的评价那样:“既善继承、又富创新。”

  观诸葛志润的画,尤其是他的山水画,每每惊叹于其构图的场面宏大,运墨的挥洒自如,笔法错落有致,色彩浑然天成。在《诸葛志润捐赠作品集》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利用彩与墨、浓与淡、明与暗的强烈对比,加之大胆的笔触,熟练的泼与破,使墨与彩、水和色的结合达到了一种自然酣畅、淋漓尽致的笔墨情趣,创造了造型豪放苍劲、色彩磅礴炫目、气韵淳厚朴茂的‘诸葛风貌’。”这种特色尤其是在其大幅的山水画中得到集中的体现。就拿前文提到的《蜀江帆影》为例,人们可以看到画上两岸青山相对出,征帆数片向东流的情景,远山迤逦,横贯画幅的上方,气势磅礴,山腰雾霭若纱,山脚水汽袅袅,氤氲而上,远山之外是云蒸霞蔚的天空,近山“刚健含婀娜”,山间石阶盘绕,岚气深浓矫健若游龙,山巅古松林立,掩映诸多红顶白墙的屋舍。此画既有中国画悠远的意境、古雅的韵味又有西洋画明丽的色泽。尤其是那绚丽的蓝色,那是一种比宝石蓝多一份沉淀、比靛蓝多一份通透的颜色,在诸葛志润的许多山水画中,这种蓝色出现的频率非常高,几乎已经成为他独有的标志性色彩。

  技道两进立象尽意得心源

  花鸟画是诸葛志润另一擅长的领域,与山水画的豪放风格不同,他的花鸟画则显得婉约很多,如《月下白梅图》,乍看之下颇有尾形光琳《红白梅图屏风》的意境,用色古雅柔和,点点梅花在月光的笼罩下更显气韵生动,在遒劲的枝干上如同将化未化的雪,令人印象深刻。“风竹”是诸葛志润的拿手绝技,他以大抓笔画栋梁的粗竹,一笔下去,墨与彩浓淡相宜,阴阳即现,光影十分生动自然,再配上劲风,竹叶仿佛有了生命力般招展,几乎能听得见窸窣作响的竹风,如《风竹图》、《高风亮节》等画便是如此,颇有“任尔东南西北风”之感。先生更以墨的干湿,画出竹叶的虚实远近,意境空灵,令人回味之无穷,览而愈新。每见先生画中的禽鸟,常会令人联想起八大山人的禽鸟图,虽然二者间隔着数百年光阴的洪流,然而在风骨上确有承继的关系,这与诸葛志润的善于学习是分不开的,他在一次珍贵的机会中观摩八大山人的真迹而受益匪浅,同时得以精进自己的画艺。诸葛志润画中鸟的身形与朱耷的无大差别,唯一不同的是鸟的神态,朱耷画上的鸟多半闭上眼睛或是眼光涣散没有焦距,表现出冷漠的姿态,反映的是画者厌世避世的心态,而诸葛志润画中的鸟雀多双目圆睁、并集中于某个方向,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好奇的、新鲜的、专注的态度,同时也反映出了诸葛先生作为艺术家的一颗赤子之心,永远对世界充满了探索、冒险的精神。

  诸葛志润酷爱写生,足迹遍布大江南北,许多名山大川都曾留下他孜孜不倦的采风身影,即使到了古稀之年,仍旧坚持着深入实际写生的习惯。桂林山水,剑门小道,峨嵋云雾,长江烟雨,黄山飞瀑以及梅、兰、竹、菊、松、芭蕉、枇杷等景物在他的作品中出神入化,令人犹如身临其境。诸葛先生作画往往十分神速,在灵感来袭的时候,笔走龙蛇,恣意挥洒,不多时便大功告成,这看起来似乎是后知后觉、“意在笔后”,但如果没有前期的积淀与多时的念想是无法办到的,所谓神速也是厚积薄发的体现之一。所以诸葛先生的恩师、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陈叔亮先生惊叹这位后辈的天才,题赠“腕底神来”这四个大字给他。

  如今,年过古稀的诸葛志润先生仍旧意气风发不减当年,精神矍铄,步履矫健,每年会去全国各地的自然名胜采风写生、创作、办画展,似乎是个纯粹为丹青而生的人。同时诸葛志润也是关心公益事业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曾捐赠出上百万元,还向各地的艺术馆、美术馆捐赠画作。

 

 
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访客留言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